城市新闻官方网站,邮箱:514952933@qq.com 
网站首页 >> 人文史地 >> 龙脊上的图腾:娘娘山与民族精神的守望

龙脊上的图腾:娘娘山与民族精神的守望

[日期:2025年07月13日]     来源: 中国市长杂志社-市长网城市新闻在线  作者: 作者:白玉昌 编辑:董亚娟   阅读量: 32628               [字体: ]

在中州大地的层峦叠嶂间,洛阳市伊川县白沙镇程子沟村、上贾沟村南部的娘娘山巍然屹立。这座海拔658.8米的山体,西南接汝阳,东南邻汝州,山顶界碑“洛阳”“平顶山”清晰标示着它横跨三地的独特身份。驻足碑前,仿佛立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,耳畔似闻三县鸡鸣相和,胸中顿生驰骋中原的豪情。这座集自然灵秀与历史厚重于一体的名山,不仅是汉代文化的重要载体、抗战烽火的见证者,更是当代中华孝贤文化和文旅融合的先行者,在时空长河中奏响着壮丽的交响。

640.jpg

龙脉传奇——从霸陵烽烟到汉室荣光

娘娘山之名,源于一段改写中国历史的传奇。秦末乱世,楚汉相争,刘邦采张良、陈平之谋,仗韩信、樊哙之勇,逐鹿中原。其妻薄姬随军征战至河南西部霸陵山一带,曾临危不乱,以智谋化险为夷。刘邦称帝后,薄姬生子刘恒,即汉文帝。文帝谨遵母训,轻徭薄赋,开创“文景之治”,国力强盛,四海升平。为纪念薄姬功绩,霸陵山被尊为“娘娘山”,并修建薄太后拜殿,香火绵延至今。

民国二十五年(1936)重修娘娘庙碑记云:“霸陵苍苍兮虎距龙盘,貌奕奕兮巍焕层峦。”寥寥数语,赞其拔地擎天、殿宇巍峨,引天下名士竞相拜祭。

登临山脚,田园风光扑面:禾苗摇曳,牧牛悠然,农夫放歌,一派世外桃源之景。沿乱石小道前行,山花含笑,绿叶联袂,鸟鸣清脆,羊群如云游走峰岭。至山顶,豁然开朗。北望和尚山绿衫娉婷,如翠屏横卧;西瞻伊河川沃野无际,似碧纱铺展;西南汝阳村落炊烟袅袅,恍若仙境;东览峡谷群峰,壮美多姿。

置身平顶山与洛阳交界处,沐浴清凉山风,不禁唱起:“我在神奇的娘娘山等你,我在杜康的酒乡等你;我在沧桑的伊川书院等你,我在葱郁的荆山森林等你……”歌声在山谷间回荡。

山顶娘娘殿坐北朝南,飞檐斗拱,远观如俊鸟凌空,近察古朴灵秀。山上庙宇平日幽静,香客多集中于初一、十五。安阳宫外旗幡招展,透出天人合一的超然氛围,宛如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,承载着千年沧桑。

640 (1).jpg

烽火记忆——1944年的山河破碎与抗争

1944年春,中国抗战进入战略反攻,豫西大地却沦于日寇铁蹄。418日,日军发动河南战役,冈村宁次指挥六万兵力分三路进攻。422日占郑州,525日陷洛阳。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蒋鼎文消极避战,37天内连失38座县城,伤亡20余万,致使“中原陆沉,生灵涂炭”。

地处宛洛古道要塞的娘娘山,成为敌我争夺焦点。19445月,日军第三坦克师团欲取洛阳龙门,途经大安、白沙;第37师团围歼国民党第31集团军后,占领伊川、汝阳。511日,中共中央发布《关于河南发展的方针》,号召地方党员领导人民抗战。然而伊川沦陷后,日伪政权迅速建立:张治公、李友侠先后任白河县伪县长,魏善则执掌伊西县伪政府,维持会、警察局、侦缉队等汉奸组织遍布乡野。

日军在寨子街(白元镇白元村)设司令部,于海峰山、万安山、娘娘山上修筑炮台。在娘娘山一带强征民夫500余人,拆毁民房1158间,掠取木料2000立方米修筑工事,并强制村民修战壕、供粮秣,实施奴化教育,妄图磨灭民族意志。

19452月,驻和尚山日军秋野大队炮击茹店村,炸毁房屋25间,9名村民殒命。程子沟村1名村民被杀,2名儿童因轰炸致哑。村民程有等7人自发抗敌,持锄头、扁担与日军搏斗,程有牺牲,6人负伤。驻扎娘娘山的日军侦查小队,一年内暴行累累,罄竹难书。战壕残迹、斑驳弹孔,皆是日军侵华铁证。

但中华儿女从未屈服!194410月,伊川县抗日独立团成立后,夜袭娘娘山日军施工重地,解救被逼劳工。配合八路军夜袭白沙日伪警察局、拔除江左、吕店日伪乡公所,抗日武装如利刃出鞘。娘娘山上至今留存的日军战壕遗址,像无声的警钟,时刻警示后人:铭记历史,勿忘国耻!

640 (2).jpg

烽火记忆——1944年的山河破碎与抗争

1944年春,中国抗战进入战略反攻,豫西大地却沦于日寇铁蹄。418日,日军发动河南战役,冈村宁次指挥六万兵力分三路进攻。422日占郑州,525日陷洛阳。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蒋鼎文消极避战,37天内连失38座县城,伤亡20余万,致使“中原陆沉,生灵涂炭”。

地处宛洛古道要塞的娘娘山,成为敌我争夺焦点。19445月,日军第三坦克师团欲取洛阳龙门,途经大安、白沙;第37师团围歼国民党第31集团军后,占领伊川、汝阳。511日,中共中央发布《关于河南发展的方针》,号召地方党员领导人民抗战。然而伊川沦陷后,日伪政权迅速建立:张治公、李友侠先后任白河县伪县长,魏善则执掌伊西县伪政府,维持会、警察局、侦缉队等汉奸组织遍布乡野。

日军在寨子街(白元镇白元村)设司令部,于海峰山、万安山、娘娘山上修筑炮台。在娘娘山一带强征民夫500余人,拆毁民房1158间,掠取木料2000立方米修筑工事,并强制村民修战壕、供粮秣,实施奴化教育,妄图磨灭民族意志。

19452月,驻和尚山日军秋野大队炮击茹店村,炸毁房屋25间,9名村民殒命。程子沟村1名村民被杀,2名儿童因轰炸致哑。村民程有等7人自发抗敌,持锄头、扁担与日军搏斗,程有牺牲,6人负伤。驻扎娘娘山的日军侦查小队,一年内暴行累累,罄竹难书。战壕残迹、斑驳弹孔,皆是日军侵华铁证。

但中华儿女从未屈服!194410月,伊川县抗日独立团成立后,夜袭娘娘山日军施工重地,解救被逼劳工。配合八路军夜袭白沙日伪警察局、拔除江左、吕店日伪乡公所,抗日武装如利刃出鞘。娘娘山上至今留存的日军战壕遗址,像无声的警钟,时刻警示后人:铭记历史,勿忘国耻!

640 (3).jpg

精神图腾——永续传承的民族之梦

娘娘山,早已超越地理意义,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图腾。它如一部立体史书,每一块岩石都是岁月的注脚,每一条战壕都是沧桑的印记。山上石碑镌刻的“山河记史,日月证心”,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告白—历史活在孝贤文化的传承中,活在抗战记忆的警醒里,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中。

今日中国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。娘娘山的故事,是过往的缩影,亦是未来的镜鉴。它激励我们:以孝贤文化滋养心灵,以抗战精神砥砺志气,以乡村振兴赋能山河。当游人登临孝贤楼极目远眺,看到的不仅是风景,更是一个民族的过去与未来;当孩童抚摸书法碑林,触摸的不仅是墨迹,更是一个时代文明的远方。

山河永记,历史与现实在此对话;精神长存,过去与未来在此交汇。让我们以山河为卷,以奋斗为笔,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!让娘娘山的钟声,永远回荡在追梦征途;让中华儿女的脚步,永远坚定在复兴之路的朝阳里!